试听之后,个人的评价齐弗拉是一位精灵族演奏家。如果说阿格里奇的风格很像雅典娜,神性的个性外加威慑力。而齐弗拉的演奏风格,总体令人感到时常带有意大利罗西尼歌剧的那种快速和激情。旋律像清风一样吹过,好像精灵族在天上飞的感觉,充满了灵动轻盈的激情。遇到沉稳乐段也有宏大的气势,同时还是很有通透感。
Georges Cziffra Complete Studio Recordings (40CDs, EMI-France, 2008) (FLAC) 10.12GB
这个全集,以大部头的李斯特和肖邦为主,众多古典音乐家的钢琴曲为辅。
在1950年代,这种风格显得十分后现代,在今天看来十分现代。在崇尚简约通透和灵动的现代时代,齐弗拉的演奏风格具有相当的欣赏价值。
20世纪前后,从建筑角度和绘画角度看,现代主义开始萌发,分离派、立体、表现、未来、抽象、达达、简约等主义思潮都是很早就出现的文化现象,一大批艺术家涌现出来,分离派建筑思想,马蒂斯,康定斯基,毕加索,包豪斯建筑学院等。在交响音乐领域也出现了后古典,新古典,表现主义、偶然音乐等新的音乐形式。
但是在演奏界,还是遵循原作曲家的音乐流派时代风格诠释原则,很少有人敢于越过这个雷池一步。齐弗拉的演奏,因他的吉普赛人的天性使然,营造出了一个简约拼图式的演奏诠释风格和欣赏效果。这是比较罕见的表现力效果,是值得令人肯定的。
在古典音乐风格变化的尝试上有失败也有成功。比如对维瓦尔第四季的气氛改编版本就比较成功,营造了新的效果。
乔治.齐弗拉,法籍匈牙利钢琴家,1921出生。1994年逝于法国桑利。Cziffra出身吉普赛家庭,由父亲启蒙学琴,最初公开演奏是在马戏团的表演,当时Cziffra只有五岁。九岁在家乡跟随杜南忆学琴,1933年开始在匈牙利、荷兰、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其它国家演出。Cziffra在二次世界大战因入伍而被迫中断钢琴学业,1941年被俘。战争结束后,Cziffra从1947年继续他的钢琴学业,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费伦希(Gyorgy Fernczy),课余在酒吧里演奏维生。1953年才获释。
1955年成为匈牙利「李斯特大奖」首位非作曲家得主。1956年投奔到维也纳后,Cziffra于次年在当地成功登台演出。他以过去的演出资历及杰出唱片录音成为世界各大重要音乐都市的常客。Cziffra后来虽入籍法国,但他的音乐却无疑仍忠实保留匈牙利的浪漫气质。
一生交错着喜悦与悲剧的钢琴家Cziffra一定会被视为本世纪钢琴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份。Cziffra的声誉窜起于五十和六十年代间,当时痛苦的世界大战刚结束,艺术环境百废待兴,Cziffra以自己的能力得到声名与「李斯特偶像终结者」的形象。从少年时期开始,这位出身吉普赛家庭的早熟男孩就成为音乐美学攻击的目标。但他对这种与生俱来的种族岐视与钢琴诠释风格偏见从不退缩。
他的艺术、追求音乐的纯真态度,温暖而不因循,并在某些极端例子把乐曲带到白热境界…,都会在下个世代被理解和欣赏。他在唱片和影片上所留下来的纪录虽不够丰富,却己足够保存他活生生的形像,让后人记得这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