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菜/文
《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原本是斯皮尔伯格的老搭档John Williams担任配乐,但老爷子在去年下半年因为身体缘故,被医生禁止参与任何活动,所以不得不推掉了这部作品,他向斯皮尔伯格推荐了Thomas Newman。原本遗憾的一件事情,但又因为Newman的参与而又变得让人期待起来。论身份,他的父亲以当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音乐部门领导的身份,让Williams作为一名驻厂钢琴师初涉好莱坞配乐领域,基于那份久远的交情将任务交给Thomas也算是情理之中;而论作品,Thomas Newman在以往创作中那些经典的冷音符刻画,也是对这样一部以冷战为背景的传记电影来说最为精准的音乐情绪把控。
整部作品散发出的美式人道主义关怀,让Newman笔下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在影片这样的基调上布局。因此,他隐藏了很多个人化音色,转而用到了圆号旋律,以短乐句形式存在的细碎弦乐群、钢琴等等,用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叙事般作为配乐的整体把控。这次音乐中大量的实体乐器、人声的运用,采用不太突出的合成器音色作为铺垫,也是在他自身的作品中不多见的。但这部作品也并没有为了迎合斯皮尔伯格的学院派风格,而刻意转向那种Williams式的创作,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了以另外一种音乐形态配合斯皮尔伯格影片的可能。这种可能还得感谢老斯在片中对音乐不一样的需求。
配乐的精简运用,从开场就能明显的感受到。前十分钟音乐的留白效果所带来的戏剧张力,无疑放大了紧张的心理对峙,直到极富年代质感的画内音乐出现,才让音乐第一次进入画面,将主角詹姆斯多诺万由情报员鲁道夫阿贝尔的住所带出,完成了一次场景转换。其实在影片的前大半,大量的文戏场景也确实没有给音乐带来更多的施展空间,相比斯皮尔伯格之前在题材上有些类似的《慕尼黑》,音乐画面的配置方式就截然不同。虽然Williams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低音区的电子节拍作为主要的音乐基调,但依然也有很多机会来突出展现诠释出人性刻画。而《间谍之桥》,作为这样一部可以说是律政传记片的作品,音乐更重要的体现则是需要用眼睛来体会,或者来传递角色心理这样的少对白重情绪的场景。比如多诺万在最高法院的鸡汤演讲,东德对民众的压制,以及全片交换人质的重头场景。
尤其是交换人质,是影片少有的配乐全程伴随。但在这里,只要是有主要场景的画面切换就立刻会有针对具体场景的不同音乐形态呈现,从创作方式的角度说,配乐更像是对着影片时间轴“拉”出来的,这样非常会导致容易观影上的出戏。其实,这点也在整体配乐构架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从原声带收录的一些重要场景音乐就能听出来,它们基本都是独立成章,缺少一条紧密的创作思路作为联系。
在Newman的配乐生涯中,针对《间谍之桥》这样以人物写实、甚至需要音乐来助推影片的创作履历还确实不够丰富。他更擅长配乐作为底层渲染来铺垫画面,无论是当年《肖申克的救赎》音乐中冰冷的救赎史诗,还是随后在1997年,为《红色角落》( Red Corner)这样依靠合成器渲染而营造的精彩的暗涌氛围。但我在文章开场就说过,并没有指望Newman在斯皮尔伯格的这部作品中尝试运用音乐来作为画面的复述者,他的创作优势在于依靠音色氛围来营造冷战的特有质感。对于斯皮尔伯格这部拥有着学院派摄影、布光、叙事等元素的工整作品来说,音乐必定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本作中,我们也看到了Newman在音乐叙事上的一种尝试,不够完美,但也合格。
Track Listing:
1. Hall of Trade Unions, Moscow
2. Sunlit Silence
3. Ejection Protoco
4. Standing Man
5. Rain
6. Lt. Francis Gary Powers
7. The Article
8. The Wall
9. Private Citizen
10. The Impatient Plan
11. West Berlin
12. Friedrichstrae Station
13. Glienicke Bridge
14. Homecoming
15. Bridge of Spies (End Title)
百度